大西施 [ 编号:17784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创作理念:西施壶的壶型由来已久,可以说是紫砂壶中主要代表壶型之一,西施原名西施乳,借“四大美女——西施”的美名来命名,更添作品的优美之态,许艳春这款大西施,更好地体现了“西施乳”这个美名的由来,截盖较一般西施更加上凸,将美人之乳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壶身更是镌刻一幅“西施浣纱图”,迎合作品意境,雅致不俗。
作品展示
壶身镌刻一幅“西施浣纱图”,迎合作品意境,雅致不俗
截盖较一般西施更加上凸,将美人之乳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泥料特性
简介: 缎泥原矿称之“老团泥”,产于江苏省宜兴黄龙山,原矿外观近白色,夹深绿斑点;除可当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筛成细颗粒,作为调砂效果之用;烧成后呈次鹅黄色,略含极少数红色斑点。另一缎泥之原矿为本山绿泥,产地亦为黄龙山,原矿呈绿灰色,是紫砂泥中夹层中的夹脂,烧成后呈米黄色调。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
窑温:约1175~1180度。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
泥性: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为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经挑拣练製而成,因含铁量只达6%左右,致陶之后呈“金田黄色”。
难度:
特点:许多玩家误认为缎泥会“吐黑”,其误解之起因,乃昔时窑炉均为低温窑,而缎泥系为高温泥(一般烧成温度约摄氏度1175~1180),故每每窑烧不足,成品遇水后呈现还原为原矿色之现象(玩家称“吐黑”);此为窑温不足所致,而非泥质之缺陷,希玩家勿因果倒置才是。
冲茗特性:缎泥适泡之茶较为宽广,一般而言,透气率均佳;茶汤顺和平适,操作冲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冲泡建议: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轻焙火乌龙茶,绿茶,龙井,红茶等_。
艺人简历
许艳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研究生课程特聘指导教师,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196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82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陶瓷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荣获宜兴市政府授予的“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作品入选
《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89年
《第四届全国陶瓷美术展》1990年
《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1994年
《中日陶艺展》1996年
《中国当代名家特制陶瓷精品展》1997年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2000年
《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2001年
《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展》2002年
《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展》
《当代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作品刊于
《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杜编
《中国当代陶艺》吕品昌主编 吉林美术出版社
《中国当代陶艺》光盘版 吴光荣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
《当代紫砂群英》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
《紫禁城》1997.4
《壶中天地》
《紫玉金砂》
《天地方圆》
《茶与壶》
《新现代书报》
《中国文物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1.5
《人民中国》日文版1995.1-12
《中国》书报1994.9曾专题报道
电视专题片《摔壶的诞生》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98-99年度4次播出并荣获1998年首届中国电视外宣片“彩桥奖”
出版
《寻找未来.吴光荣许艳春紫砂陶艺作品集》文物出版社1994年
典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锡博物馆
付款方式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