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详情

  • 玉器交流选购首选平台
商城 >> 作品详情 >> 绞泥印包壶
绞泥印包壶

绞泥印包壶 [ 编号:33158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龙头印包壶,光泽沉敛,造型古朴,是一件难得作品。壶身四方,稳重踏实,奠定了壶的基调。壶身为包袱状,条理清楚,纹路分明,做工无可挑剔。壶钮为包袱结,经典造型,玩味无穷。特点在与壶嘴,龙头造型,不用繁琐雕饰,仅用几笔勾勒,便可见龙头隐现,似青铜玉印,古意十足。壶把方中有圆,简明大方,把玩方便。

作品展示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泥料特性

简介:底槽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槽、二槽青、底槽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槽青”名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槽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
泥性:底槽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槽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
难度
特点: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   十分稀少.烧成的壶呈现 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冲茗特性: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轻焙火乌龙茶,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艺人简历

  堵江华,号文砂,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将军翰墨紫砂院执行院长

  1966年10月生于陶都宜兴,1989年开始由原从事美术教堂工作转向紫砂艺术的学习、创作和研究。多年来,堵江华先生在致力于传统紫砂工艺技艺研究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综合学养的提升;在艺术创作中,既重视作品的工艺技艺,更重视作品所包容的文化元素;在致力于紫砂历史文化梳理的同时,更关注紫砂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997年被宜兴市政府授予"当代紫砂陶艺名家"称号;2006年5月,堵江华先生因为出色的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以及对紫砂文化发展所作的努力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肯定,成为中国最高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和艺术学府——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而将紫砂这门源于宜兴的传统民间艺术真正引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将为高端紫砂艺术人才的培养、紫砂艺术研究和紫砂文化发展传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下海开天壶》、《灵草无根》、《华夏风范》等多次荣获国内外紫砂陶艺大奖。 

  堵江华教授的“曼生十八学士壶”等代表作品先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艺术馆收藏。从市场看,2009年秋“石瓢提梁壶”创下了人民币35.8万余元的个人单件成品成交记录;2010年保利春拍中,作品“东坡提梁”创下了47万余元的最新成交记录,2010年保利秋拍中“极天壶”以人民币42万余元成交,成为当代紫砂艺术名家作品市场的重要标杆之一。

付款方式

  •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

    二维码
    官方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