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蝶 [ 编号:34437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朱可心老师曾制作一款彩蝶壶,吴培林老师所制之示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款花蝶可谓高雅脱俗,人见人爱,此壶造型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蝶恋花》。此造型与线条非常浪漫抒情,从壶型看,取花香蝶至之意,花蕾结于盖顶,蝶扑于花蕾之上为盖钮,以简托繁,有壶静蝶动摇藤卷叶之势。同时它也折射出了作者“心随蝶儿上九天”的喜悦心情。
作品展示
泥料特性
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宜兴陶者呼之“普泥”,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玩家习称“红紫泥”,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本色泥。
泥性:乾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
难度:陈泥务须回练,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练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
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温暖亲和,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壶佳茗,伴享茶宴。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轻焙火乌龙茶 、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龙井、碧螺春。
艺人简历
吴培林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宜兴人,大学毕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成员。1994年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始设立“吴培林陶艺工作室”。长期从事紫砂壶艺创作,作品追求艺术风格个性化,造型理念切壶切意,“绞镶泥”技艺手法独特。师法自然,写意呈画,里外一致,或峰峦叠嶂,或行云流水,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专为收藏家及壶艺爱好者打造,每款不过三件,甚多孤品,静心尽力扩展壶艺本体价值空间。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专业书刊,艺术业绩在电视、报刊等传媒中多有播出和报道。在长期的紫砂艺术生涯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潜心研究和探索,继承传统不守旧,开拓创新不造假,作品多数为创造之作,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打造。作品风格独特,运用绞镶泥结合的泥画手法,以壶艺载体,师法自然,以泥绞画写意,或山峦叠嶂,或行云流水,或生机勃发,或哲学理念,以求达至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讲究工艺技巧运用,绞镶泥画面壶内壶外,纹理一致,以求达到无人冒仿的艺术品位。每件作品无比亲手博植,限制在2-3件,有些甚为孤品,追求创作成就和社会效益的真实高度,作品和简历在紫砂辞典和各种书刊中可以查见。
从艺经历:
1954年生于陶都宜兴。出生地赵庄,因盛产石黄、嫩泥等紫砂原料而闻名。舅家为紫砂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喜欢玩泥。
1982年大学毕业。
1987年进紫砂工艺三厂,任车间主任。
1993年任紫砂三厂研究所艺术总监。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江苏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创作及获奖:
1990年,参加著名画家朱屺瞻先生百岁寿诞活动,创作“寿星百岁画寿壶”,为“寿灵芝”壶作者。
1995年,作品《孕育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陶瓷艺术新品三等奖。作品《生机壶》获江苏省陶瓷美术新品优秀奖。同年,无锡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壶心》,在本台及美国东方电视节目中播出。
1996年,首创镶泥工艺并撰写论文《超越前人——开创紫砂壶新的装饰艺术》,发表于《天地方圆》第6期。
2002年,在第七届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中,作品《瓜田小憩茶具》获二等奖。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陶瓷艺术展和国际陶艺研讨会中展出并获奖,其中《眼底世界壶》、《荆溪十景系列壶》、《生命欢歌壶》等作品获得金奖。作品《孕育壶》、《山外山壶》被无锡市博物馆和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荆溪十景系列组壶》中国邮政明信片在国内发行。作品及从艺经历入编《壶谱》,《紫砂壶全书》、《当代紫砂群英》、《收藏指南》、《陶魂》、《中国紫砂图典》等辞书。获宜兴市科委等单位颁发的“中国宜兴陶艺家”名人证书。
付款方式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