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详情

  • 玉器交流选购首选平台
商城 >> 作品详情 >> 饮和
饮和

饮和 [ 编号:43249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刘一飞,陶刻界菁英

师从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张志安

权威陶刻大赛宁朗杯银奖得主

绝迹降坡泥制成,传家泥料,做一少一

作品纯手工勾勒制作,自铭篆刻,独一无二

自制自铭,双面刻绘,刀刀精雕细琢

器型沉稳自在,线条流畅自然,工艺精巧

器形丰润饱满,刻绘细腻周到,且制作工艺精细, 整器沉着而不张扬,均匀而又饱满,弯流壶嘴与高挑壶把对称相应,形成虚实空间,完美的展现此款作品的轮廓美。压盖之上一桥形壶钮贯通壶盖两端,适于提拿,优雅而古典味深厚的刻绘与精巧素雅的作品融合完美,实为难得佳作。

作品装饰

A面: 装饰: 景 装饰者:刘一飞 装饰内容: 寿而无忧图

B面: 装饰: 刻字 装饰者:刘一飞 装饰内容: “和而不同”

作品展示

获奖证书

▼ 第三届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刘一飞作品《饮和》 荣获“2016年紫薇花艺博杯”金奖

获奖证书

泥料特性

简介:龙山双英~【降坡泥】,原矿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二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之交界处,因採矿而使道路低陷,遂被宜兴陶人呼之【降坡泥】。 (注:经地质学家420伉俪俩亲自鑑定原矿,确认该泥之原矿为断层岩,乃宜兴青龙山与黄龙山造山运动时两山高压磨擦而成,特此一记!) 【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简直与明清佳泥毫无二样,因原矿採自双龙降坡处,故直接命名为【降坡泥】。 【降坡泥】之原矿即是名闻古今天下之“五色土”提练挑拣而来,成陶后,明季文人谓之“龙山名砂”!传说是宜兴修铁路时挖出的紫砂明矿(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颜色古朴,黄中带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因为接近青龙山(石灰石),富碳酸钙(天然熔剂原料,所以烧成成品水色滋润,扫测温度偏低,质感非常漂亮。于是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挖掘,于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 (注:该“古龙山名砂”与近代流行调配之“龙山名砂”原矿与练製法皆完全不同) 传说古代有一“异僧”行至丁蜀,呼卖“富贵”,土人嗤之以鼻,遂掘地现出五彩斑斓之矿土,故由古至今原矿皆称之“五色土”、“富贵土”!《亦即今人所称的“降坡泥”》 本泥富含历史传说因缘,更因绝灭百年,今日重现益显神秘神奇,为爱壶之收藏家万勿错失的“古老历史名泥”!

窑温:约1180度。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二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之交界处。

泥性: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难度:收缩和变形极大,不易制作,只适合做小品。

特点: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冲茗特性:以之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若搭配前代传器为品种,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藏家们爱不释手之品也!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艺人简历

  刘一飞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苏省“三带”能手

  宜兴市山水画协会会员

  号野风 、四郎,1974年出生,籍贯江苏,中国共产党党员,90年代初与紫砂结缘,并开始研究学习与创作,至今作品多次获奖和全国多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宜兴紫砂以古朴素雅、宜茶等特点呈现于世人面前,又以独特的制陶工艺、诗词、书画、篆刻相兼于一体的茶具,成为茶文化的组成部分。鉴赏宜兴紫砂壶人们通常以“泥、形、工、饰”来衡量一件紫砂作品。刘一飞老师此专业全面,设计制陶、陶刻,尤擅装饰,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一不能,他主张陶刻当讲究“刀感”  “笔意”  笔笔有意、刀刀见锋,所刻内容应与器皿相得益彰,又力求能与把玩者之间产生共鸣为上品,他所刻的梅、兰、菊似有暗香浮动,茗香、花香、数杆修竹又似一缕清风拂面,好不愜意。人物兼工带写生动诙谐,似能与之家长里短。山水汲古人之风,丘壑亭阁、古木参天,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如此佳境都源于老师多年书画基础。

  2000年创办个人“茗壶精舍”艺术馆,茗壶精舍艺术馆厅堂陈设一件硕大“缶缘风水尊”就出自刘老师之手,应属老师代表作之一,此“尊”是老师亲手历经酷暑纯手工制作并装饰而成的,创作此“尊”是专为徐悲鸿大师“愚公移山图”为主题创作设计的,装饰手段:陶刻、泥绘相结合的技法。在陶刻后的坯体上又以不同颜色的紫砂泥作为颜料进行着色,经高温烧制后永不褪色。以紫砂泥作为颜料实际上是很难把握的,没有多年经验积累是不可能的,因为紫砂泥在烧前烧后色差很大的。正面“愚公移山图”栩栩如生,反面老师自撰铭文以犀利的刀法镌之,把悲鸿大师的力作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再现,壮哉!功德无量!实为重器也!

付款方式

  •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

    二维码
    官方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