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耳炉 [ 编号:66973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香炉炉型为方耳炉,蕴含着中国古代先哲“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中国汉族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此炉有方直之刚猛,有弧圆之柔美。炉口圆润,炉颈微束,炉腹垂鼓饱满,线条圆滑流畅,造型典雅端正。叶克伟老师结合方与圆之线条,柔中有方之坚定,通透灵动,娴雅悠远。
哥窑器物遵循:素朴、简约、端庄、大气的文化理念,与宋代推崇的道家理念息息相通,以“合于自然”为最高境界。刻意人为的器物造型是对这一文化的背离。哥窑器型可以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核心不能变,这才可以说是传承。
釉质温润如玉,色泽淡雅,精光内蕴。哥窑釉质如和田籽料,润而不透有如堆脂。釉色淡雅,为米黄色,不显突兀,与环境极易融合。釉光温和,如酥油凝固的表面光泽,故名“酥光”。哥窑胎土含铁量较高,因而高温下的胎体会显紫褐或灰黑色。这是哥窑著名的“紫口铁足”的形成机理。
哥窑开片则由大、小两种结合,大纹路多呈黑色,犹如铁线,小纹路细浅,呈黄色,恰似金丝,纹片大小交织,深浅相间,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由此反映出窑工控制纹片工艺的高超技艺,这种破碎美越衬托出器物的庄重、高雅。
哥窑纹片的力道与布局,恰如书法的意蕴妙不可言;“芝为华彩”的缺陷之美,超脱了俗世的完美,在更高的境界阐述艺术灵性与哲理;温润如少女肌肤的触感,以及随着抚摸而变化的质感与光泽,体验古人追寻的雅致与唯美。其开片风格讲究“天工”,而人意为次。所以,越讲求刻意人为,越显其俗气。其形制“合于天造”。有天工之痕而无人工之迹。其形犹如天工开物,鉴赏家称其为“养眼”之物。
由于瓷器之形制,须经水融合、火炼化,并非手到擒来、一成不变。可以说,经传统技艺出来的瓷器,能兼神工、神采、神韵的器物少之又少,得一妙品绝非易事。说玄了,真是“有缘者”方可得之。
作品展示
艺人简历
叶克伟,又名古儿,1975年出生于浙江省云和县 ,系叶德奎先生长子 ,从事古陶瓷工艺美术工作 。(其父叶德奎 1934年生人,为老一辈传统制瓷工匠,在原料配方、烧造技艺上自成体系。)古儿与其弟叶克明 (又名十兄)自小随父亲接触传统瓷器文化。兄弟俩继承父辈的瓷器的制作技艺,坚持以云和当地原矿制瓷,作品以米黄釉金丝铁线和墨纹梅花片为特色,自成一脉,被誉为“叶氏哥窑”。古儿先生致力于将传世哥窑艺术与当代高品位生活相结合,将传世哥窑与香道、书法、茶道等中华元素深度融合,开创传统文化运用当代生活的新领域 。
叶克伟的父亲叶德奎是当代哥窑制瓷巨匠,是叶氏哥窑烧制技艺的创始人。30年前的一次机遇,他的叶氏哥窑工艺被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专家们所认可。从那之后,叶德奎逐个突破配釉工艺细节,通过20年的摸索和试验,创造出了完全独立于多有窑口的哥窑作品。叶克伟先生继承并发展了其父亲叶德奎先生的当代“传世哥窑”制瓷技艺,在父辈的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致力于推广当代“传世哥窑”文化。
2014年5月 国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举行《创新天地:中法工艺大师巅峰对话》文化交流,叶克伟先生的六件瓷器制品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赴法国参与该活动
故宫出版社出版《太璞古香:叶氏哥窑瓷器精品集》 书中收录叶克伟先生100余件作品及一篇专业论著 。
2014年6月12日至9月15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举办《太璞古香》传世哥窑传承展,展示叶克伟及其父亲120余件制品和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同期举办传世哥窑(国际)学术研讨会,针对叶克伟的作品及其制瓷技艺进行探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30余位专家参加研讨。
故宫博物院吕成龙先生代表专家发表总结报告,对叶克伟先生及其叶氏家族对传世哥窑传统制瓷技艺的研究和成就作出客观的评价。
付款方式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作者作品|同款式作品 |同材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