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描述
陈维,受其父陈正初指导,对紫砂壶的欣赏、设计与制作颇有研究。
葫芦壶将葫芦这一代表着中国传统吉祥的文化意韵和谐融合入紫砂形制之中,取其谐音暗合“福禄”之意。借此点睛,在立意于美好寓意的同时,亦彰显出潇洒出尘的气度。
葫芦壶能够作为经典器形传承于世,实非偶然,如此一把蕴含吉祥寓意又富有文人气度的葫芦壶,是每一个紫砂壶友都值得拥有的。
作品展示
泥料特性
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宜兴陶者呼之“普泥”,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玩家习称“红紫泥”,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本色泥。
泥性:乾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
难度:陈泥务须回练,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练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
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温暖亲和,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壶佳茗,伴享茶宴。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轻焙火乌龙茶 、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龙井、碧螺春。
艺人简历
陈维
工艺美术师
1986年生于陶都宜兴,自幼对紫砂壶制作耳濡目染,在父亲陈正初的指导下,对紫砂壶的欣赏、设计和制作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思路广泛,表现手法新颖。
所创作品做工细腻,泥料讲究,创意新颖,珠圆玉润。制作技艺的不断提高及个人涵养的日益丰富,设计制作的一系列以传统艺术结合现代艺术的优秀作品,逐渐形成古朴典雅,敦厚朴实而豪放的艺术风格,深受玩家、藏家们的青睐。
2010年10月《启明壶》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
2011年10月《神韵壶》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名言.名人.名壶”活动中,被大公报(香港)有限公司珍藏;
2011年11月《神韵》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2011年11月《怡韵》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2012年9月《方圆》在西安茶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金奖;
2012年11月《年年有余》在第十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荣银奖;
2012年11月《龙凤呈祥》在第十四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2012年11月《宝葫芦》在第十四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传统艺术金奖;
2013年11月《双龙》在中国江西陶瓷紫砂工艺品博览会精品评选中荣获金奖;
2013年11月《方圆壶》在中国江西陶瓷紫砂工艺品博览会精品评选中荣获金奖,并被江西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2014年10月《一帆风顺》在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2015年12月《金瓜壶》在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2015年12月《伴生壶》在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传统艺术金奖;
2017年12月《龙凤呈祥》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7年12月《年年有余》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8年11月《采菱》被宁夏博物馆永久收藏。
2020年11月《暗香》被江苏工美馆收藏。
付款方式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