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源壶 [ 编号:31613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此福源壶圆润美妙,刻绘装饰又笔触动人,让人非常喜欢。
壶身是一个圆滑的蛋形,与经典的龙蛋壶非常接近,轮廓饱满配合线条起伏,让人由衷喜欢。壶嘴和壶把粗细对应,长短不同,弯流左右贯通,龙型装饰大口张开,吞吐气势又甚是惊人。壶钮是一颗圆珠,上有兽面环绕,愈发古朴动人。
刻绘的花鸟精美动人,背面的诗句“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妙味甚雅。
作品装饰
A面: 装饰: 花鸟 装饰者:蒋惠 装饰内容: 落叶飞鸟
B面: 装饰: 诗词 装饰者:蒋惠 装饰内容: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作品展示
泥料特性
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宜兴陶者呼之“普泥”,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玩家习称“红紫泥”,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本色泥。
泥性:乾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
难度:陈泥务须回练,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练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
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温暖亲和,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壶佳茗,伴享茶宴。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轻焙火乌龙茶 、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龙井、碧螺春。
艺人简历
范国歆(音“新”),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65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蜀山南街,当时汪寅仙等许多大师都在这条老街居住。
十五、六岁时开始对宜兴紫砂工艺厂(台湾玩家称“一厂”)有所憧憬,1981年从丁蜀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徒四年。这个班的“小辅导”是花货大师汪寅仙的得意弟子江建祥,四年中只有吕尧臣与江建祥二人对其授课。
1986年考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学习。范国歆聪明颖悟,个性又直爽温和,吕、何二人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彼时何道洪与壶艺泰斗蒋蓉大师在同一工作室,跟随何道洪学艺的范国歆也经常受到蒋蓉大师的悉心指导,掌握了花货制作的妙谛。
1993年进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进修,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
虽也擅长制作花器,但范国歆怀着“光素器不能藏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的理念,作品长久以来一直以光素器为主。
2016年7月,入选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2018年12月,入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从艺年表:
1994年,作品“思源”由中央工艺美术院收藏并作教材。
2001年,作品“掇韵”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优秀作品奖。
2003年,作品“如意”获首届宜兴陶艺新人新作三等奖,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作品“双色如意”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04年,作品“金钱石瓢壶”获全国礼品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掇球”获石家庄紫砂精品展金奖。
2007年,作品“华表神韵壶”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龙凤如意壶”入选2007陶都宜兴中外陶艺展;
作品“大富贵壶”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8年,作品“吉祥壶”被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收藏。
2008年7月,赴马来西亚参展。10月,接受浙江舟山电视台的专访。
2009年,作品“真茶延年壶”被天津博物馆收藏;
作品“松竹梅壶”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作品“双福菊蕾”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
2010年5月,赴韩国参展。
2011年,作品“福韵壶”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作品“迎春壶”被马来西亚东方人文艺术馆收藏。
2012年,作品“瑞福如意壶”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作品“好运连连”获2012中国国际茶产业投资展览会金钥匙杯精品茶具设计大赛金奖。
2013年,作品“双福菊蕾”捐赠于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
2013年8月13日,接受《紫砂频道:陶行天下》栏目专访。
2016年12月受邀参加第七届阿联酋“谢赫扎耶德文化遗产节”宜兴紫砂展,参展作品:《神逸壶》、《三色松竹梅壶》。
付款方式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