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洋桶 [ 编号:71905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林莹,范家壶庄工艺师,范大生第五代传人。自幼受母亲范秀芳的艺术文化熏陶,后又跟随舅舅范家壶庄掌门人范伟群学习制壶技艺。
洋桶壶是紫砂茗壶里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紫砂壶款式,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喜好者接受。
据史籍记载,光绪七年至十六年(1881-1890),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宜兴紫砂大幅增产。紫砂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远销日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英国、法国、秘鲁、智利、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所以洋桶壶从一开始就是为外国人创制的,故而得此“洋”名。紫砂洋桶壶影响之广、之深、之大,在特定年代里是为壶界所承认的历史事实,也是紫砂历史上应该书写,而不应该遗忘的一页篇章。
此洋桶壶以竹入壶,壶体、嘴流与装饰内容处处体现竹元素,更显示清新雅致的风格。
作品装饰
A面: 装饰: 诗词 装饰者:刘宇晨 装饰内容: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B面: 装饰: 竹刻 装饰者:刘宇晨 装饰内容: 竹影清风,双鸟啼鸣,悠闲自在
作品展示
泥料特性
简介:绿泥,玩者暱称“绿豆砂泥”,古云“豆碧色”,泥色酷似绿豆皮,澹草绿。带本山绿泥细黄砂,清丽出众、雅俗共赏。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台西。
泥性:疏鬆不结、张力大、黏性低、砂粒易集结或排挤。
难度:窑温略低则水色不佳,胎骨鬆;窑温高则黑点密佈,光明针不易,过者颜色不均,少者温润度差。
特点:风采脱俗、泥色出众,吸水率佳。似君绿泥,惟略偏甜黄色,为较罕见之泥料。
冲茗特性:逼热性佳,浓澹易掌握,温润香醇颇值回味。
冲泡建议:轻焙火乌龙茶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
艺人简历
林莹
工艺美术师
范家壶庄工艺师
优秀青年陶艺家
中国共产党员
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西望村范家制陶世家,范大生第五代传人。
自幼受母亲高级工艺美术师范秀芳的艺术文化熏陶,对紫砂耳濡目染,建立了浓厚的兴趣。后又跟随舅舅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家壶庄掌门人范伟群大师学习制壶技艺,受舅舅悉心指点,练就了一手娴熟的制壶技艺,是紫砂业中未来的一颗新星。
作品小而精致,构思新颖,创新而不忘慕古,从紫砂器实用角度出发,设计的作品既美观又实用。近年来作品多次在大赛中评比获奖,深受广大爱壶者喜爱和追捧。
2016年作品《菱意》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业展览会“国艺杯”金奖
2016年作品《秋露》在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银奖
2017年作品《韵香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8年作品《竹节洋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付款方式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