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详情

  • 玉器交流选购首选平台
商城 >> 作品详情 >> 一剪梅
一剪梅

一剪梅 [ 编号:95180 ]

询价:10分钟内回复

面值100元-满1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200元-满2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面值300元-满3000元抵扣,截止日2025-12-31

作品描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红华老师所制的一剪梅紫砂壶,以松竹梅入壶,清新淡雅之气了然于壶。

壶体圆润丰满,气韵动人。字母线压盖设计,盖鼓,与壶身完美搭配,和谐统一。

塑寒梅为把,以倒装的形制,塑成圆形,弯曲的寒梅仿佛已经到达极致,随时弹出去,将梅的傲骨展现得淋漓尽致。

胥出的直嘴展现出竹宁折不弯的君子之风;松枝做钮,盖面散落松针,灵动小巧、浑然一体。

此壶整体布局讲究,重点间相互协调,有留白之美感。以“岁寒三友”入壶,有文人之雅志,意趣清高,内涵丰韵,值得珍藏。 

作品展示

泥料特性

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宜兴陶者呼之“普泥”,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玩家习称“红紫泥”,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本色泥。
泥性:乾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
难度:陈泥务须回练,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练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
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温暖亲和,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壶佳茗,伴享茶宴。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轻焙火乌龙茶 、铁观音、花茶、红茶、绿茶、龙井、碧螺春。

艺人简历

     1944年生于宜兴陶业世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学艺,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同时得顾景舟大师长期悉心指导提携,接受了最高层面的制陶技艺和构思理念的艺术薰陶,溶各派精华,自成一格,造形多变,从业紫砂事业50载,前后制造新品100人余件套。
 
    创新作品获奖:
    1979年“十五头志泉咖啡茶具”获79年全国轻工陶瓷展评三等奖.
    1981年“青泉壶”由故宫博物馆收藏.青泉壶荣获2000年江苏陶艺评比特别奖.
    1983年“段月梅壶”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5年“十二件紫玉集饰”系列壶之一“古玉壶”获全国轻工业优秀产品第一名.
    1989年“帆壶”由张害智教授设计,本人制作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9年“彩灯提梁”壶由张害智教授设计,本人制作获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荣誉奖.
    1991年“秦权壶”获日本京都世界国际和平文化大赏展优秀奖.
    1992年“翠竹顽石”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创作奖和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1993年“山樵西影组壶”分别获93陶都宜兴陶瓷精品展评二等奖和同年全国陶瓷展评入选奖.
    2001年“竹节提梁”壶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2001年创作“双竹提梁”壶获中国宜兴国际陶瓷展评二等奖.
    2005年制作的“石瓢提梁壶”又名“流香提梁壶”获无锡太湖博览会银奖.
    2004年中国当代陶艺名家《张红华紫砂作品集》一书出版。2005年宜兴方圆紫砂有限公司陶娃学紫砂陶瓷系列教材中“玉笠壶”,“双竹提梁壶”,“金铃壶”被选为课本教材。2006年5月23日“提梁石瓢壶”被北京大学收藏,并由许智宏校长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
    所创作的“华天壶”被美国凤凰城美术博物馆收藏,“青泉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古玉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玉笠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上新桥”和“汉圆提梁”被中国海紫光阁收藏。本人所善述的论文有《紫砂时尚探秘》,《略论紫砂壶艺的历史变迁》。目前编写的《谈紫砂传统工艺的延续和创新》。

付款方式

  • 选择理由

    使用保养

    同艺人作品|同壶型作品 |同泥料作品 |同容量作品

    二维码
    官方微信
    小程序